科技处消息(通讯员 王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十年来,千亿体育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为全方位多层次反映十年来我校事业发展的重大成就,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官微特推出“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专栏,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专题宣传,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地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取得的新成绩新成果,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充分展现学校教育的格局性变化,传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经济主战场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
千亿体育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坚持创新引领,按照“提级增效科技平台,汇聚创新团队,争取高级别项目,产出高质量成果”的发展思路,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努力构建科技创新格局。十年来,学校科技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科技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在推进学科发展、人才引育和产业创新等方面的支撑、引领、驱动作用,大力推进具有学科特色的科普基地建设,取得明显实效。新增1个国家级科普基地,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工程中心,3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天津市科普基地,1个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1个天津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天津市科技创新智库,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20个。
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实现突破
十年来,我校共获得科技奖励19项,其中省部级政府科技奖励15项,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行业学会奖3项,国际专业类奖励1项;三大国际检索论文3678篇,其中SCI收录2176篇,EI收录1205篇;申请国家专利1500余项,获授权国家专利81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95项,实现了高质量标志性成果的新突破。
生命科学学院郑连斌教授带领团队通过观察、测量及生物分析等方法在国内率先完成了汉族、蒙古族等39个族群的体质研究,获得了6万余人的400多万个有效体质数据,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民族体质人类学数据库,勾画出了一幅详尽的民族体质“地图”。
高级别科研项目立项取得新进展
十年间,我校共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83项,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342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项,科技部项目32项);科研经费稳步增长,总经费1.98亿元。
2021年,我校副校长白学军教授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
2019年,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崔铁军教授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主持的“全球地表覆盖时空变化信息采编与知识建模”获批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立项。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陈莉教授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青年项目)——“土壤风蚀型开放源颗粒物精细网格动态排放清单的建立方法及不确定性研究”。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高
2012年以来,理工科学院共有490项横向项目立项,总经费为9138.12万元;完成28项科技成果转化,总收益为174万元。2018年,计算机学院朱远平教授与天津市道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图像文字识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签约,这是我校首个经市科委成果转化中心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2021年,电通学院陈劲副教授持有的“声学与视频混合阵列井下测量与通信关键技术”11项专利完成转让,并已产业化。
持续推动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十年来,累计有专家167人次入选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为提高我校应用技术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为派驻的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和智力支撑。
学校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建设“信创大学科技园”,全力打造信创产业高地。大学科技园初期规划的15185.43㎡起步孵化区,于2021年底投入使用。截至目前,重点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企业49家。经统计,2022年上半年入驻企业产值合计3.13亿元。以计算机学院教师离岗创办的天津府易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世汉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入驻企业发展势头向好。
举办高质量学术会议提升学校影响力
十年来,理工科学院举办学术会议130余场,其中国际学术会议13场,全国性学术会议67场,包括天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年度会议38场。
2012年9月,“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14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综合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2015年7月,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召开;2016年8月,“国际地理联合会(IGU)执行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2016年9月,第五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及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召开;2017年10月,中国摇蚊学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18年,“2018年数学前沿---群论及泛函分析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18年11月,“中国地理学会2018年地理科普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2019年,“2019年京津冀计算数学学术委员会会议及学术交流会”在我校召开;2020年12月,天津市功能分子结构与性能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2021年6月,第十七届全国昆虫区系分类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传粉昆虫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21年,地球科学前沿网络研讨会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2021年会在我校召开;2021年12月,天津市物理学会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会暨2021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
科研管理持续优化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改革精神,持续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多次修订并出台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出台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释放科研活力工作实施细则,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推进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工作,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科研氛围,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放管服”结合,强化对科研人员的支持服务。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理解和把握能力。根据理工科学科和研究人员特点、加强历年申请数据分析,做到精准施策,通过校领导带头给理工科学院教师宣讲基金委政策、动员学院举行集中预答辩、加强项目申请书形式审查、组织专家提意见等系列措施提升申请质量。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机制。成立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先后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促进和规范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强科研信用体系建设,成立科技类项目失信行为管理工作小组,出台科技计划项目相关责任主体失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伦理委员会,加强学校相关伦理问题的决策、评审和咨询;颁布施行伦理委员会章程,规范伦理审查和相关研究人员的行为。
图片由科技处提供
编辑:魏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