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作为国内的工业重镇,天津紧跟建设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部署,在《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这既是根植于天津发展优势的必然抉择,也是成就天津美好未来的出路所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制造业发展面临重要挑战,更迎来重大机遇。牢牢抓住这一关键“窗口期”,掌握“先手棋”、赢得主动权、跑出“加速度”,必须建设“六大体系”,如此才能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厚植出竞争新优势、塑造好核心竞争力、抢占住竞争制高点,乘势而上实现天津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坚持引领“制造业立市”的顶层战略体系。顶层战略体系是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关系到“谁来领导制造业发展”“发展什么样的制造业”“制造业如何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制造业发展得好不好,首要取决于战略领导强不强、战略理念先不先进、战略设计合不合理,领导核心坚强有力、战略判断客观准确、战略谋划科学全面,制造业发展就大有希望。这就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保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个理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的谋篇布局,全面考量地域优势劣势,统筹促动地区协同耦合,做到“天津各区一盘棋”,推进“两带集聚、双城优化、智谷升级、组团联动”的市域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
构建支撑“制造业立市”的产业生态体系。产业生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种产业要素共同形成的有机整体, 是一个产业发展怎样、推进如何的综合反映。产业生态构筑良好,就能挖潜力、塑优势,制造业发展就畅通有序;反之,就会提熵增、升内耗,发展就淤滞混乱。培育健康的制造业产业生态,要不断深化产业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助推产业升级。要在产业格局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精做强优势产业、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全面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要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把握“制造业+”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步伐。要在产业链现代化上下功夫,以串链补链强链为抓手,做优“强链”、壮大“新链”、延长“短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配套协同的良好局面。
培育筑基“制造业立市”的梯度企业体系。企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实施主体和主导力量,事关“靠谁发展制造业”的重要问题。一定意义上,制造业企业的质量就是制造业的质量,没有一大批作用独特、能力卓越、相互补位的企业做基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要着力于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大力培育一批具有产业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加快培育若干专注细分市场、发展前景好、市场占有率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项冠军企业,深入培育大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着力于制造品牌提升行动,推进管理创新、强化质量标准、提升综合能力,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好、影响力强的优势企业,推动天津产品向天津品牌转变。要着力于大中小企业融通行动,支持和鼓励企业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协同联动,塑造互通互补互促互惠、共创共享共赢共强的新型格局。
增强赋能“制造业立市”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源动力和主引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向创新要答案。在制造业正经历深刻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今天,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把握新一轮制造业产业革命的机遇,突破发展瓶颈、占领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的路子,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生成机制,提升创新能力、构筑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扫除创新障碍,动员、综合、配置和利用好各方面创新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屏障、攻占创新高地。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转化机制,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移扩散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保护机制,组建标准推进联盟、推动主导标准制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让重创新、敬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提升助推“制造业立市”的资源要素体系。资源要素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以质、量兼备的资源要素做后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才能水有源、木有本,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新篇章。当前,天津制造业还存在人才缺口较大、直接融资占比低、融资成本较高以及新型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和发展瓶颈。这就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实施“海河英才”和“海河工匠”计划,打造一支规模庞大、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层次多元、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制造业人才之师。要促进产融对接,开展招商引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进一步健全符合制造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要加快新基建布局,强化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为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助力、提质、增效。
完善保障“制造业立市”的制度环境体系。制度环境是制造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制造业“肌体”免疫“细菌病毒”“雾霾尾气”侵害的重要防线。一个科学完备、积极有序、与制造业特点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可以起到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风险、激发产业活力等作用。不断优化制造业制度环境,营造安商亲商兴商氛围,要破立并举,既打破存在陈疾宿疴的旧体系,也建立兴利除弊的新体系,以革故促鼎新、鼎新带革故,推动制度环境向“善”发展。要内外结合,既多点突破清除各种隐形壁垒,加快制造业资源、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又全面发力破解各种障碍淤塞,打通阻滞制造业发展的断点、堵点、卡点,以开放促改革、改革带开放,推动制度环境向“深”发展。要上下联动,制度制定和执行两手抓、合力管,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有效衔接、无缝对接,以上行带下效、下效促上行,推动制度环境向“实”发展。
本期特邀专家 秦龙 (千亿体育在线(中国)有限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吉瑞霞 千亿体育在线(中国)有限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2021年9月24日 津云